1. 菲律宾概况

  菲律宾共和国(他加禄语:Republika ng Pilipinas),简称菲律宾(当地华侨或称作菲律滨),位于亚洲东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宾群岛(7107个岛屿)所组成的国家。19世纪末菲律宾经历了对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美菲战争之后,成为美国殖民地。二战期间菲律宾为日本所占领,战后获得独立。美国在菲律宾留下了英语的主导地位以及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菲律宾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及世界的新兴市场之一,但贫富差距很大。独立至今,菲律宾曾经历数次经济快速成长。然而政局时常动荡,社会的不安定已成为阻碍其继续发展的一大因素。

2. 菲律宾历史

  菲律宾人的祖先是亚洲大陆的移民。菲律宾在14世纪前后出现了由土著部落和马来族移民构成的一些割据王国,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纪70年代兴起的海上强国苏禄王国。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远征队到达菲律宾群岛。1565年,西班牙侵占菲律宾,自此统治菲300多年。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告独立,成立菲律宾共和国。同年,美国依据对西班牙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占领菲律宾。1942年,菲律宾被日本占领。二战后,菲律宾重新沦为美国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国被迫同意菲律宾独立。1996年9月2日,菲政府与最大的反政府组织摩洛民族解放阵线签署和平协议,结束了南部长达24年的战乱局面。

3. 菲律宾政治

  菲律宾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现任总统是诺诺·艾奎诺。国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两院组成,参院24席,任期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参议员是由全国普选选出,每三年改选半数。众议院274席,任期是三年,得连选连任两次,其中222席由人民直选,其余52席由各党派席次比率推举。司法机关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廉政法院及伊斯兰教法院组成。

4. 菲律宾地理

  全国划分为吕宋、米沙鄢(维萨亚)和棉兰老三大部分。截至2011年9月,全国设有15个大区(国家首都区、伊罗戈斯区、卡加延河谷区、中央吕宋区、甲拉巴松区、民马罗巴区、比科尔区、西米沙鄢区、中米沙鄢区、东米沙鄢、西棉兰老区、北棉兰老区、南棉兰老区、中棉兰老区、卡拉加区)及科迪勒拉行政区和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下设79个省和117个市。菲律宾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构成。多活火山,地震频繁。棉兰老岛的阿波火山是菲律宾最高的山峰,吕宋岛的马荣火山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同时也是世界最小的活火山。主要河流有棉兰老河、卡加延河,贝湖是全国最大湖泊。

5. 菲律宾经济

  菲律宾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突出,同时农业和制造业也占相当的比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是稻谷和玉米。菲律宾盛产椰子、香蕉、芒果、凤梨,其中椰子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菲律宾的工业以农、林产品的加工为主,另有一些纺织、水泥、汽车装配等工业。服务业产值逐年增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到43%,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的47.3%。旅游业是菲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主要旅游点有:百胜滩、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6. 菲律宾文化

  菲律宾的魅力在贯穿整个群岛的多样的生活方式,灿烂的民俗艺术和菲律宾的语言、习俗和传统的土壤中找到根基,又有不和谐的外国影响族。在吕宋岛平原上的舞蹈有着热烈的西班牙节奏,棉兰老岛上,战争与婚礼上的穆斯林舞蹈有端庄的旋和高山部落民族的土著音乐有古老的曲调。菲律宾人对宗教是十分虔诚的,在佛教和印度教的长期熏陶影响下,现今大部分菲律宾人所信奉的印度教都充满佛家思想,而在印度教庙内也含有许多佛像。

7. 菲律宾教育

  菲律宾的教育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美国很相似。菲律宾人文化普及率很高,英语被广泛用于教育、金融和贸易等领域。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的学生在菲律宾留学深造,其中中国留学生达几百名。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认识到菲律宾是亚洲的教育中心,他们也发现在菲律宾留学掌握了英语语言、拿到学士学位后可以很轻忪地转去其它国家继续深造,因此中国学生成为增长最快的国际留学生群体之一。